路面裂缝修补后反复开裂,是养护工作中常见的难题。不少工程因仅做表层处理,忽视深层防护,导致雨水渗入基层、应力集中扩散,陷入 “修补 — 开裂 — 再修补” 的循环。建通路桥通过广西贴缝带与密封胶的协同应用,形成立体防护体系,经多地工程实测,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。
裂缝复发的核心原因在于防护不彻底。温度变化引发的路面收缩、车辆荷载造成的应力冲击,以及雨水泥沙的侵入,都会让单一修补材料很快失效。比如仅用密封胶填充,表层易受碾压磨损;只广西贴缝带则难以封堵深层缝隙,水分仍会渗透侵蚀基层。
协同方案的优势在于分层防护。施工时先清理裂缝内杂质与水分,根据宽度选择是否开槽 —— 宽度≤5mm 的裂缝需扩槽至 1-1.5cm 以增加粘接面积,>5mm 则直接清理后灌注密封胶。密封胶深入缝隙填充,适应路面微小变形,同时与基层牢固粘结,阻断深层破损路径。待胶体初步固化后,再铺设贴缝带实现表层密封,阻隔雨水泥沙,同时分散裂缝边缘的集中应力。
河南新乡某市政道路曾因网裂问题多次修补,采用该协同方案后,经 24 个月跟踪观测,裂缝复发率显著下降,单公里养护成本也有所降低。在低温地区测试中,该方案在 - 30℃环境下仍能保持防护性能,胶体无脱落、干裂现象。
施工细节直接影响效果。需控制密封胶加热温度,避免过度加热导致老化;灌注时采用 “少量多餐” 法防止溢出污染路面。贴缝带铺设后需确保与路面紧密贴合,低温施工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。建通路桥通过规范工序把控,让协同方案的防护效果更稳定。
路面裂缝修复需兼顾表层封闭与深层加固。贴缝带与密封胶的协同应用,从物理隔离到结构补强形成完整防护,为解决裂缝反复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。建通路桥这一方案已在多地养护工程中落地,其实测效果获得行业认可。